育灵童技术博客


笠翁对韵.七阳.jpg
【教材简析】

《笠翁对韵》是一本旨在指导儿童掌握声韵和对仗的启蒙读物。它蕴含了灵活多样的语言修辞技巧和随机应变的语言应对能力,字字珠玑,含有大量历史典故。《七阳》以平水韵下平声阳韵的常用字“黄、长、樯、娘、乡、凰、觞、廊”作为韵脚的对句。辞句优美,典故众多。

韵文如下:

红对白,绿对黄,昼永对更长。龙飞对凤舞,锦缆对牙樯。

云弁使,雪衣娘,故国对他乡。雄文能徙鳄,艳曲为求凰。

九日高峰惊落帽,暮春曲水喜流觞。

僧占名山,云绕茂林藏古殿;

客栖胜地,风飘落叶响空廊。

【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通州区“三步六正”教学法为指导,按照“正读正音、正字正义、正心正行”的步骤,让学生多形式诵读韵文、了解典故、感受对仗、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动情吟诵,从而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品味韵文。

【学情分析】

韵文的讲授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育灵童版《笠翁对韵》是他们的现行国学教材。截至11月中旬,各班已经学过前6-7课,学生掌握一定的声韵对仗知识,能吟诵部分韵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韵文,初步掌握 “韵字回环、平长仄短”的诵读方法。

2.初识对仗、押韵,感受韵文的形式美和音韵美。

3.在典故与情境中,感受韵文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韵文。

难点:掌握“韵字回环、平长仄短”的诵读方法,读出韵文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

学生:学过《笠翁对韵》前6-7课,会基本的吟诵规则。

课前播放《四支》韵文的吟诵,温习旋律。

【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文。

(出示蜻蜓和白鹦鹉的图片)你们认识这两个小动物吗?古人给它们起的雅号是“云弁使”和“雪衣娘”。

【教学意图:由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正读正音,读准韵文。 

1自读1遍。

2.出示生字。

  昼、更、缆、樯、徙、觞、廊。

指读生字。看注释,解释词义。

3.齐读1遍。

4.三组对读1遍。

5.接龙读1遍。

6节奏读2遍。

7.对仗读2遍。

【教学意图:正音正读环节共读全文8遍。让孩子嘴动起来,心动起来,身动起来。在明快、快乐、流畅的课堂气氛中熟读成诵。】

三、正字正义,感悟韵文。

1. 押韵。

(1)认识“阳”韵。

为什么韵文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气韵流畅呢?

这些字都属于平水韵中的阳韵,也是这课题目的由来。齐读课题——《七阳》。

(2)韵字回环。

读ang韵一定要张大嘴巴,读饱满。师带学生读后半句,感受阳韵。

韵脚拖长更能体会韵文情感。师出示“昼永对更长”。范读。指读2人。指导韵字拖长,回环,声断气连。板书:韵字回环。

日长昼永,长夜漫漫,真难熬啊。此时,如果你身边没有亲人,是怎样的心情呢?指读。

最常体会到这种心情的,就是离开故国,去往他乡的游子。

师出示“故国对他乡”。

国是入声字,用叹号表示,要读得短促一些。生自读体会入声字的情感。

指读。齐读。

2.平仄。

出示带平仄符号的“雄文”两句。

指读,讲解平长仄短的诵读方法。

板书:平长仄短。

平长仄短,入短韵长是诵读方法,我们要借助他们读出韵文的情感。范读。

讲《韩愈徙鳄》典故。师范读。指读3人。

讲《凤求凰》典故。

出示“雄文能徙鳄,艳曲为求凰”。 谁能读出他们的对比?指读2人。

齐读。

【教学意图:学习“韵字回环、平长仄短”的诵读方法。介绍典故,生深入再读。】

3.典故。

出示带平仄符号的“九日暮春”两句。

讲《孟嘉落帽》和《曲水流觞》的典故。

范读。指读2人。齐读。

4.意境。

(1)入情。

韵文美在语言,美在音韵,美在典故,更美在深邃的意境。

出示“僧占名山,云绕茂林藏古殿”。

体会意境。自读。齐读。

出示“客栖胜地,风飘落叶响空廊”。

当落叶飘零、层林尽染的深秋时节,远离故国,客居他乡的人却无心风景,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自读。

哪个词语让你感触最深?学生抓重点词语,借助诵读方法读出情感。

齐读。

(2)诵读全文。

【教学意图:诵读指导分为“帮、扶、放”三个层次,让孩子掌握方法,逐渐入境,最后在想象和感悟中美读全文。】

四、正心正行,审美提升。

吟诵。第一遍欣赏。第二遍学习。第三遍陶醉。

孩子们,我们在诵读中感悟,在吟唱中陶醉。就在这首旋律中,结束我们的学习。

【教学意图: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加深对韵文的理解,提高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