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以读带想,整合促悟——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实用策略

来源: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  | 作者:杨欣竹  | 发布时间:2017-08-23

内容摘要: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祖国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浓缩着丰富的情感,积淀着智慧的结晶。引领学生走进古诗,不但能帮助他们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陶冶性情。但古诗教学的方法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教得浅了,词句品析不到位;教得深了,难免佶屈聱牙,生硬死板。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诵读、联想合整合学习这三个方面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实用策略。

关键词:古诗教学、诵读、联想、整合学习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世界艺术的宝库中,它也是一颗灿烂无比的明珠。我国的古诗词不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表达内容上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写作特点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即语文素养,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获得了美的体验,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词也都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作品。面对这些古诗中的精品,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学习这些古诗词呢?


古诗有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在抑扬顿挫中,品古诗的无穷韵味,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汉语言的韵律之美,古诗的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文学素养受到熏陶、感染。同时,每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它时,也都赋予了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况下读它自然有不同的见解,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可以使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诵读,在诵读中感悟文本的空白意义,靠近诗人的内心,进而在学生心中泛起情感的涟漪。比如在教学《凉州词》时,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揣摩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理解边塞战士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他们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如此,他们也就明白了当边塞将士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边塞战士那豪迈开怀的心境、视死如归的气势都让学生赞叹不已。


重视诵读也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所以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比如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上课伊始,由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诗题,学生结合预习和注释大概了解诗意,然后我就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花”的模样和特点再进一步诵读。学生结合“花满蹊”“千朵万朵”和“压枝低”学生体会到花的开得繁茂,从“留恋戏蝶”“自在娇莺”体会到花开得娇艳,连蝴蝶都舍不得离开,黄莺也在花间也自由地歌唱,至此,杜甫笔下繁花似锦的小路必定也在学生的心中铺开了。他们每体会到一个方面,我便让学生带着这种体会去读。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在自己的脑海里也初步勾勒出诗人表达的画面。

    

诗人眼前所见所闻,诗句中尚可觅踪影,但诗人要表达的情怀,却往往深藏于字里行间,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之美。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充分地吟诵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诗人本人,从诗人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体会、感受,将诗情画意映在自己的脑海中。别林斯基也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在诗歌教学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诗中的意象转化成学生脑海中的具体形象,逐步引领学生走进诗中的画面,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才能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并与诗人产生共鸣。例如学习《江上渔者》这首古诗后,我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学生也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同样是在《江畔独步寻花》这一课上,学生在初步体会到杜甫眼中的花以后,我再进一步请学生发挥想象,联想并用语言描述花开得有多繁茂、娇艳,想象杜甫眼中看到的景象,通过层层联想后,再带着这种丰富的体验,花团锦簇的感觉读这首诗。通过联想,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对诗中的花与景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预习了解的诗人背景理解诗人心中的情感,学生明显思维活跃得多,虽说法不尽相同,但诗中的情感早已深入学生的心。诗人对颠沛流离后安定的生活的热爱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学生,情感得以共鸣,而学生也在自主的诵读中,得到了个性化理解。


古诗词积累,强调阅读记诵的过程。课改提出的新理念,需要老师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同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对于古诗的教学,教师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将课内与课外资源相结合,也要把握住已有的古诗学习脉络,巩固联系,还可以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例如,我在教学古诗词时,常常会巧妙地根据主题或相关线索引导学生回忆读前面学的诗词,进而再适当推荐同主题的诗词引导学生诵读。我在执教《江畔独步寻花》《游园不值》时便将《春日》也纳入学习范畴,由“花在哪”“花有什么特点”和“你还读到什么”串起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在充分地读与品以后,脑海中有诗情画意之美,心中有情感共鸣之乐。这时我又给学生提供《大林寺桃花》《辛夷坞》《鹧鸪天·桂花》等古诗进行对比略读,进一步品味古诗中的“花之美、花之韵、花之情”。用这样的整合和对比的方式学习古诗,既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深化对诗文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古诗中去品味诗文的美。除此之外,在复习时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按照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这样的类别去整合再理解,也不失为一种兼具增强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和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的好方法。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以它精练的语言,深远的哲理,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在我国历史乃至世界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值得每一位学子去学习和运用。身为教师,如果能用更行之有效,更为艺术的方法去教我们的学生,不论是学生还是我们自己,都会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收获良多。


育灵童技术博客